附录1:结构语言语法总表 v2.0 | StructLang 结构语言
(结构语言体系标准化文件草案·修订版)
1 范围
本标准规定了结构语言体系中的基本单位、符号规则、组合规则、解释规则及案例标注格式。
本标准适用于结构语言的研究、教学、工程化实现及跨学科应用,强调统一性与收敛性。
2 术语和定义
2.1 意图(Intention, O)
所有结构的原点,决定聚焦对象与数轴正方向。
2.2 点结构(Point Structure, P)
意图作用于对象所形成的聚焦点,是认知压缩的起点。
2.3 线结构(Line Structure, L)
单一维度的数轴判断,由原点、正方向与判断落点构成。
2.4 面结构(Plane Structure, S)
两条线结构在同一意图下交叉,形成二维组合。
2.5 三维结构(3D Structure, B)
三条线结构叠加,形成三维组合,表现为八格(Cell‑8)。
2.6 八格(Cell‑8)
三维 A/Q/T 的 2³ 组合:+++、++-、+-+、+--、-++、-+-、--+、---。
2.7 主客结构(Subject–Object Structure, SC)
主体与客体分别由行动(A)、素质(Q)、态度(T)三维构成的六维结构。
2.8 六十四局(64 Situations, J64)
主客八格 × 八格 = 64 种有限组合,构成人类主客关系的封闭全集。
2.9 局势(Situation, J)
主客六维在特定意图下生成的静态快照,用于趋势推演与跳变判断。
2.10 结构码(Structure Code)
对任意结构状态进行符号化标注的标准写法。
3 符号规则
3.1 正负号
+表示在该意图下正向/达标/推进;-表示在该意图下负向/未达/阻滞;0表示空点或未成态。
3.2 趋势符号
↑上升;↓下降;→稳定。
3.3 跳变符号
⇒表示结构跨越或断点突转。
3.4 结构码表示法
标准形式:主(A± Q± T±) | 客(A± Q± T±)
示例:主(A+ Q− T+) | 客(A− Q+ T−)。
4 组合规则
4.1 演化路径
点(P)→ 线(L)→ 面(S)→ 三维(B/Cell‑8)→ 主客结构(SC)→ 六十四局(J64)。
4.2 主客扩展
三维(A/Q/T)叠加主客对位,形成六维快照。
4.3 跳变机制
结构跳变表示为:跳变(J₁, 触发因子) → J₂
基本方式:
a) 维度跳变(同一原点下,某维翻转/重排);
b) 原点跳变(意图整体切换,坐标系重算);
c) 外部压缩解压(经验/规则输入导致重判)。
5 解释规则
5.1 结构辞
每个结构码需配套一段标准解释,含短期效应、长期效应、常见跳变。
示例:++- = 表里不一态(行动强、素质强、态度弱)。
5.2 公理约束
a) 主观性公理:所有结构以内在主观为中心;
b) 有限化公理:无限信息必被压缩为有限结构;
c) 可变性公理:同一对象在不同意图下生成不同结构;
d) 修正性公理:系统以持续纠错为生命力。
5.3 推理边界
a) 不追求唯一真理,强调有限确定与不断修正;
b) 禁止出现“绝对客观”表述。
6 案例标注格式
案例标注需包含以下要素:
案例名称:假狗退货
意图:维护权益
点结构:P(狗 = 商品)
线结构:L(+/- = 真/假)
面结构:S(真伪 × 是否退款)
三维结构:B(A/Q/T = +--)
局势:J(主A+Q−T+ | 客A−Q+T−)
跳变:外部压缩解压 → 客体态度翻转
结果:退款成功7 附则
7.1 本标准为结构语言体系的第二版语法规范,在 v1.0 基础上扩展了趋势符号与跳变符号的使用。
7.2 本标准由 StructLang 项目组维护和解释,后续版本将随理论与实践演进不断修订。